close
政策的制定有標準作業程序。政策應以人民的需要為優先,把有限的預算做最有效的運用。因此制定政策一定要瞭解人民的需求,
訂定優先次序去執行。
如今的執政團隊,在訂定政策時,常在政策未成熟就先行提出,當飽受各界攻擊時,就退縮回去或轉個灣,造成民眾對政府的能力
產生懷疑。有的是官員在立委質詢時,受不了壓力就冒然答應立委的要求,事後才發表聲明道歉,說是口誤,或說並未定案,要
再研議看看。這種搖擺不定的做事方式,教人民如何信任政府的能力。
以最近的全國中小學學生免費午餐一案來說明。這明明是劉院長在立委質詢時的壓力下,冒然答應的。事後就有點後悔,因為這個
政策的性質是社會福利或社會救濟都還沒搞清楚,且財源在那裡都不知道,怎可隨便答應。
政策除依人民需求策劃外,內部要先整合出一個草案,再開公聽會徵求各界及專家學者的意見,然後編列預算送立院審查。每一個 環節缺一不可,否則政策的制定必然紛擾就多。希望行政院能趕快改正這個缺點,讓政務走向正軌。
政策要成功,一定要讓民眾及立院瞭解,政策是為人民利益而定的,才能獲得民眾和立院的支持,因此政策需要強力的宣導。但馬
政府的宣導實在不夠,很多政策民眾似懂非懂,譬如和大陸簽ECFA及未來六大產業方向是什麼。還有擴大內需已做到那裡?民眾也
不瞭解這個政策的進度。
個人認為宣導政策應透過大量媒體,將施政的進度向民眾發表,不要久久才公佈一次。要主動強力宣導,才能滿足民眾知的權力。
政府捨此道而不為,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。馬團隊真的要加油了。
2009,03,25 67歲05個月
洗腎 7年10個月
全站熱搜